空腹血糖超过7,看是否和这9个因素有关,破解方法早知晓

一位朋友在体检过后向我咨询,自己的血糖7.5mmol/L,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我告诉他,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很多,一次体检不能断定就是糖尿病,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不是一次空腹血糖升高就代表是糖尿病,根据我国最新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且有三多一少症状,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需要改日复查确认。

哪些情况会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呢?本文为您揭晓。

1. 药物

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以下8类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

1)激素类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生长激素等。

2) 拟交感神经类药物,如沙丁胺醇。

3)部分降血脂药,如烟酸(又被称为维生素B3)。

4)降压药中的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5)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

6)抗精神病类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

7)蛋白酶抑制剂,如奈非那伟。

8)抗结核药,如利福平。

2.过度运动

运动有助于降血糖,但是过度运动会适得其反。比如空腹血糖≥20mmol/L时,剧烈运动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升糖激素会发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不降反升。

3.外伤与寒冷

急性感染、剧烈疼痛、严重外伤、全身麻醉会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突然受寒,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加速糖原分解,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但也无需太担心,排除了这些因素后,血糖就会恢复正常。

4.肝病

肝脏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受损肝功能异常时,可干扰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引起低血糖或糖耐量降低而引起血糖升高。

有文献报道,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常因肝功能受损而发生血糖升高,甚至有糖耐量减退,其中17%~30%最终可发展为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5.不良情绪

日常生活中不良情绪对血糖调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血糖波动。

例如,精神紧张可使肾糖阀降低,促使尿糖升高;精神压力过大可激活大脑皮质-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血糖升高;焦虑使胰岛素分泌抑制,降血糖作用被削弱,血糖升高。

不良情绪使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肝糖原进入血液中,以提高血糖。如果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使胰岛素更加匮乏,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情绪调节,时刻保持心情平和乐观,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

6 .经期

女性月经期间血液中雌激素以及孕激素水平有周期性变化,雌激素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由于月经期间,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降低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子宫内膜剥脱出血过程中,会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使血糖升高。

7.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通过神经-内分泌代谢通路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当人体发生睡眠障碍时,胰岛素的敏感性会相应降低,使血糖升高,加重2型糖尿病的发展。

另一方面,睡眠不佳会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皮质系统释放较多糖皮质激素,导致葡萄糖产生增加、利用减少,最终影响血糖控制。

所以,要想血糖好,千万要睡得好,尤其是喜欢熬夜的小伙伴。

8 .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指夜间没有发生过低血糖,其空腹血糖在每天黎明后逐渐开始升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凌晨体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或称之为升高血糖的物质分泌增多,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9.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指由于晚餐前(或睡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进餐减少、过度饥饿,从而引起夜间低血糖,机体出于自我保护,以避免发生危险,体内的升血糖激素分泌将会增加,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与此同时,胰岛素的分泌也受到抑制,以此帮助身体纠正低血糖,这样最终就导致了血糖反跳性升高。

所以,当血糖升高时,无需太多紧张,可以看看是否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血糖升高,去除这些因素后血糖是否恢复正常。如果这些因素都去除后,血糖依然居高不下,那么就有必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作者:楚门

(糖尿病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