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体检历来“正常”却还是中风了

福州晚报讯 老刘今年55岁,在他的体检报告中,血脂系列的检查结果历来正常。然而,近日他还是因为高血脂诱发了脑卒中,导致偏瘫。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老刘属于中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标准应该拉得更低才安全。他的相关指标看似正常,其实已经超标了。

老刘体型较胖,每年体检报告里的血脂、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全部处于标准范围内,一个上升的“箭头”都没有。

然而,近日老刘的右侧手脚突然麻木、乏力,口角也歪了,说话含糊不清。他以为是太累了,在家躺了两天,不料症状没减轻,反而逐渐加重,这才上医院就诊。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林细康主任医师明确,老刘是中风了。头颅磁共振检查显示老刘的左侧基底节部位有一块急性脑梗死灶。颈动脉彩超提示,他的双侧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此外,老刘的体重指数达28.3,属于肥胖。

尽管,老刘血液中的血脂相关指标全部处于化验单上给出的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内,其中最受医生关注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仅为3.10mmol/L,也在参考标准之内。但是,林医生综合老刘的情况,还是将他此次发生脑中风的原因归咎为高血脂。对此,老刘的家人很不解。

林医生指出:“判断一个人的血脂是否正常,可不是只看化验单上的‘箭头’那么简单。”他说,有别于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等有明确诊断标准的指标,对血脂而言,同样的数值,可能对某个人正常,对另一个人却是异常的。

据他介绍,血脂是人体血液中脂类的总称。它不溶于水,可沉积于较大的动脉管壁内,逐渐形成淡黄色米粥一般的硬化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一旦太大会使血管腔变窄,令血管腔受到不同程度堵塞,可能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医学已总结出被世界公认的《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量表》,可根据测试人危险因素的多少,评估其将来患脑中风的风险高低。危险因素一般包括:年龄超过4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或房颤病史;有吸烟史或酗酒史;长期缺少运动。测试人一旦被“击中”三项,就属于高危人群。

“老刘的年龄超过45岁、肥胖,而且是个‘老烟枪’,具备三项中风的危险因素,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因此,他的低密度脂蛋白目标至少应该定在2.6mmol/L以下,然而,他的这个数值却长期保持在3.0mmol/L以上,看似正常,其实已经超标。”林医生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血脂相关指标增高都是不好的。我们的脂蛋白其实有好有坏。”林医生表示,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负责将肝脏中合成的胆固醇运送到身体的血管中,一旦异常升高,就可能形成血管斑块,俗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能把脂蛋白从器官和组织中运回肝脏分解代谢,产生的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是一种“好胆固醇”。因此,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就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全文共1189字)

来源: 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