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岁以上,你一定要做这 6 个筛查项目

对于体检这件事,你怎么看?

  • 非常必要,每天至少一次
  • 无所谓,就是走个过场
  • 没啥大用,是病躲不过
  • 从来没去过,不敢去


无论你是哪一类

都建议

定期体检


体检时许多人非常头疼“玲琅满目”的项目该怎么选?价格越贵、项目越多就越好吗?


说到体检,我们最熟悉就是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腹部B超、肺部X光等项目,对于身体健康的20多岁年轻人,这样的套餐能基本满足要求。


但如果年过半百,这样的体检方案是远远不够的。癌症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是年龄。大多数癌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纪越大,患癌几率越高。


此外,性别、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职业性质等,都是选择体检套餐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今年轻人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但不少中老年朋友对筛查就医还是有所抗拒。也难怪有人表示,“年前劝父母体检比年前脱单还难”。


体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帮助及时盘点健康“资本”,

为新一年防病养生提供参考依据。

但你或许不知道,

常规的体检其实很难发现癌症。


真正想要及早发现癌症,

可以有针对性地做筛查项目,

这里头的讲究可不少。




普通体检,很难发现癌症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很多人年年都做常规体检,为什么还是有人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没有早点发现呢?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癌症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会影响到常规体检的生理指标,比如血常规、肝功、肾功等。


所以,我们每年进行的常规体检,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咱们身体的整体状况和主要器官的功能;也可以诊断出常见慢性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但遗憾的是,常规体检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癌症的早期病变或线索。


癌症筛查,发现癌症的利器


等到发现症状再去查出来的癌症,往往癌症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危险性就相当高了。


而并没有症状,但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癌症筛查,往往能够更早期地发现癌症早期病变,有针对性地及早处理,那么危险性就低很多。


其他恶性常见肿瘤如果及早发现,如结肠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早期乳腺癌甚至可以达到 100%。



专家建议,目前最靠谱的筛查癌症方式,仍是有侧重点地选择的体检项目——在基础项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强化癌症高发部位的检查。


原则上,可优先选择针对不适症状和自己强烈关注的体检项目。比如——

如有头疼症状的,应优先选择针对头疼的相关体检项目;


担心肿瘤的体检者应优先选择肿瘤筛查方面的体检项目;


没有明显不适的健康体检者,可优先选择针对最基本、最重要器官的体检项目,如心、肝、脾、肺、肾、脑等。


40 岁,要做这 6 个筛查项目


癌症在各个年龄都有发生,但是年龄依赖性非常大,40岁是一个分水岭。40岁之前相对较少,而过了40岁癌症发病率成倍得增加。


因此, 针对 40 ~ 50 这个年龄段的朋友,重点推荐以下 6 个筛查项目。




肺癌


  1. 筛查手段:低剂量螺旋CT;

  2. 优点:比X光胸片看得清楚,比PET-CT辐射低,性价比高;

  3. 频次:高危人群至少筛查一次。


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 吸烟≥20包年(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 被动吸烟者;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 有慢阻肺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X光胸片难以发现<5 mm的微小肿瘤,对非钙化小结节不敏感,存在检测死角——43%的肺部面积和心脏、纵隔等组织重叠,早期肺癌很容易被当作慢性炎症治疗。


PET和CT两者本身都有辐射,叠加后效果加倍,而辐射本身就是一种致癌因子。相较而言,低剂量CT辐射量仅相当于坐了一次飞机,更加安全。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年度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的预期生存率达92%。


肝癌


  1. 筛查手段:甲胎蛋白(AFP)+超声;

  2. 优点:AFP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超声经济适用,两者配合更佳;

  3. 频次:联合应用AFP+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一次。


高危人群:

  •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下述人群:

  •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者;

  • 有肝癌家族史者;

  • 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症患者;

  • 药物性肝损患者。


AFP包括:AFP-L1、AFP-L2、AFP-L3。其中AFP-L3与肝癌的发生直接相关,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特异度高达95%)。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仍然存在约30%~40%的确诊肝癌患者AFP并未有明显升高,而在一些非肝癌患者中却有升高。这就需要结合诸如肝脏彩超手段联合判断检查。


乳腺癌


  1. 筛查手段:乳腺钼靶+B超;

  2. 优点:钼靶分辨率高,图像良好,B超可多次检查,没有辐射;

  3. 筛查建议:

    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高危人群20岁以后每年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检查(钼靶);

    >40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60岁以后隔2-3年1次乳腺X线检查;


高危人群:

  •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大于等于42年的妇女;

  •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

  •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

  • 对侧乳腺癌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乳腺钼靶对软组织的细微密度差别分辨率高,可以获得良好的乳腺图像,清晰显示乳腺的腺体、导管、纤维间隔、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结构和病变的肿块、细微钙化等。但存在一定辐射,不推荐常规体检。


B超适用于任何人群,且没有辐射,可多次检查,对乳腺大部分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对腋窝和锁骨上下淋巴结的检查也是强项。


大肠癌


  1. 筛查手段:肠镜;

  2. 优点:直观可靠;

  3. 频次:

  •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

  • 20岁以上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成员基因突变明确时每1-2年进行1次肠镜;

  •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1次FOBT检查,每10年接受1次肠镜。


高危人群:

  • 40岁以上有2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 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 大肠腺瘤治疗后人群;

  •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 有FAP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尽管检查过程不令人感到舒适,但肠镜仍是筛查和诊断肠癌的金标准,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并予以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建议45岁以上人群至少做一次肠镜。



胃癌


  1. 筛查手段:胃镜;

  2. 优点:直观可靠;

  3. 频次: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胃镜检查。


高危人群:

  • 60岁以上人群;

  •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 慢性胃溃疡;

  • 胃息肉;

  • 胃黏膜巨大褶皱征;

  •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 恶性贫血者。


胃镜检查准确性高,通过这一手段能够十分直观地看到胃里面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其他组织的具体情况,同时也可以直接取出病变组织作细胞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从而及时获得对胃癌诊断的依据。



宫颈癌


  1. 筛查手段: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

  2. 优点: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高;

  3. 筛查建议:

  • 对于21岁至29岁的女性,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检查。

  • 对于30岁至65岁之间的女性,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检查,或者每5年进行一次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或者每5年进行一次二者的联合检测,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 对于6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你在近几年的检查结果正常,或者在子宫切除术中将宫颈切除,你可能不需要检查。详情请咨询医生。


高危人群:

  • 有多个性伴侣;

  • 性生活过早;

  • HPV感染;

  • 免疫功能低下;

  •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绝大多数(90%)结直肠癌患发生在50岁及50岁以上人群身上。


筛查风险:

  • 肠镜检查导致的肠道穿孔和出血;

  • 肠道准备相关并发症、化学性肠炎;

  • 息肉电凝切除术后综合征(PPCS)等。


筛查手段:推荐50岁到75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都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筛查方法有多种,具体请咨询医生。超过75岁的人请咨询医生是否有必要进行筛查。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你可能需要在50岁之前进行测试,或者比其他人更频繁:

  • 近亲属患过结直肠息肉或者结直肠癌症;

  • 患有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氏病或溃疡性肠炎;

  • 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或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遗传综合征。

(体检中心主任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