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胃镜必看!报告出现这些字眼,需要高度警惕

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被动看病到主动检查,从消极治病到积极防病,健康体检的意义越来越突显。


“陈医生,帮我看看我的报告,怎么说我的胃缩小了?”

“陈医生,我的切片报告好像不太好,有个瘤变,是不是得胃癌了?”

“陈医生,肠化是什么意思?要不要紧?严不严重?”

“陈医生,HP(+)是怎么回事?怎么治疗?”

……

在消化内科门诊中,患者做完胃镜后,内心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整理出一份胃镜必看攻略。


全是干货,建议收藏或分享!

消化内镜家族成员


(胃镜篇)

电子胃镜

高清电子胃镜+活检术是目前诊断和发现胃癌的金标准,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同时开展以舒适医疗为导向的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内镜医师水平也逐渐成熟。


磁控胶囊胃镜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生通过软件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的目的,具有全程无痛苦、便捷、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


【缺点】:费用较高,不能取活检和镜下治疗,发现可疑病变,仍需要普通内镜重复检查。


放大胃镜、染色胃镜


目前通过装备有(放大、染色、NBI等先进技术)的高清胃镜精查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而且还能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能发现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开展镜下早癌治疗术。


其他特殊胃镜

超声胃镜、共聚焦胃镜等等,会在普通胃镜发现一些特殊病变时进行进一步诊断需要时使用。

胃镜下常见诊断


胃镜检查时发现的诸多病变,常见的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和食管发现黏膜病变。这些都是什么疾病呢?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就是人们口中的“浅表性胃炎”,炎症比较表浅,症状比较轻微。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有黏膜和腺体萎缩的慢性胃部疾病,并不是指胃的体积缩小了。

萎缩性胃炎在慢性胃炎中占10%-40%。本病的发生率及萎缩程度与年龄正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因此亦被认为是一种衰老和退化的现象。


胃黏膜病变

有时我们会在报告中发现胃黏膜病变,根据内镜形态不同,分为I、II、III型,其中II型还可细分为IIa,IIb,IIc。这些字眼的出现需要高度警惕早期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

胃镜下可以通过观察黏膜的充血水肿以及一些特征性改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当然,肉眼观察存在主观性,结合C13/C14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常见病理报告

01肠上皮化生

本质是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所取代,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根据肠上皮化生区域占总面积比例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肠化生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及小肠型或结肠型。不完全型、结肠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02其他几种特殊情况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度异型增生,进展为癌的几率较低,可随诊或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属于肿瘤性病变,不能排除活检区域以外是否存在浸润性癌成分,需进一步ESD局部或大部手术切除。

癌:当肿瘤细胞出现浸润性生长时诊断为癌。如果病理报告中明确诊断为癌,属于一类诊断。另外还可通过免疫组化检查技术进一步明确,必要时重取活检。


值得注意的情况

①内镜下怀疑恶性,但病理诊断为良性时,需在短期内复查或重取活检。

②内镜下考虑良性,但病理诊断为恶性时,首先需仔细核对申请单及切片号是否一致,在无差错的情况下与临床医生沟通患者病情,通知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并在科室进行危急值登记。


胃黏膜癌变有两大帮凶!

事实上,大部分胃癌的发生模式是经“正常胃—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循序渐进发展而来。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仅仅是胃黏膜局部萎缩,但没有肠化和中重度的异型增生,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但值得注意的是,萎缩、肠化是癌前状态,而异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如果不积极干预、定期复查,有可能向癌的方向发展!


小贴士

“肠化”和“异型增生”被称为胃黏膜癌变的两大帮凶!

“肠化”是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黏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的情况。

“异型增生”即“上皮内瘤变”,是指细胞在形态学和细胞排列方式上,较之正常组织有明显的改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

异型增生、早癌的发现不仅需要高质量的内镜检查,更离不开内镜医生的火眼金睛。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相关问题解答


多久做一次胃镜?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胃镜复查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并没有标准的时间界限。通常情况下按以下进行,但具体时间建议听从你的医生的建议:

①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如果没有不舒服可以不用复查,复查时间就看你有没有新的不舒服。(一般你的不舒服和这些胃炎没啥关系);

②萎缩性胃炎:如果只有萎缩,没有肠化或者异型,1-2年复查一次;如果有中到重度萎缩,还有肠化,每年做1次,建议放大胃镜精查随访;如果有轻-中度异型,6-12个月复查一次或可选择内镜下剥离术(ESD);如果有了重度异型,活检病理:中-重度异型增生(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需要消化科、病理科医生沟通,通常情况下离癌比较近了,需要进行积极干预。

③胃溃疡:即使活检结果是良性,一般3个月左右也要复查;

④胃息肉:需要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决定什么时候复查胃镜,建议听医生的;

⑤胃癌手术后:一般半年复查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建议放大胃镜精查随访。


只要胃镜做得越多,就越可以放心?

不!数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质量。所以,不要纠结多久做一次,要重视每一次胃镜,高质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选择一个信任的消化内科或专业内镜医生,制定科学规范的胃镜检查及治疗方案,一次高质量的胃镜>N次低质量的胃镜。


怎么做到高质量胃镜检查?

早期癌的发现,需要硬件和软件的统一,选择专业的医生,慢慢地、仔细地、不留死角地观察你“干净”的胃。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01选择无痛还是普通?

从检查质量上看,优先选择无痛。因为即使是配合度很高的人,也难免会有恶心等影响观察的反应。所以,无痛检查是首选。


02合适的操作时间是发现可疑病灶的基础


做胃镜不是越快越好,一次胃镜的检查时间在5分钟左右比较合适,尤其是放大胃镜精查需要医生高度集中对每一处可疑病变进行精细观察,慢工出细活。


03检查前的准备

去泡去黏液剂的使用:术前口服二甲硅油、西甲硅油、链蛋白酶等减少胃里的泡沫和黏液,并且医生在操作时会不停地用清水冲洗把胃打扫干净。


术前的饮食准备:胃镜检查前8-12个小时不要吃东西,3个小时不要喝水。特别是胃肠动力比较差的人,更要注意。如果胃里还有残留食糜,等于白做这次胃镜。


·END·

【有用就转发】

供稿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转载于“健康杭州”



杭州公立医院体检中心 ↓